《行動前夕的暖身》沒有華麗的佈景,也沒有出名的劇場人物。只是一個木箱、紅色塑膠椅和一把吉他。三個演員分別是:一個有夢想卻找不到工作的人、被老闆FIRE的人以及一個編舞老師(應該沒錯吧?)
光是《行動前夕的暖身》這有趣的劇名,就可以寫一大篇長長的東西了。不過這裡我沒足夠的文字能力解釋其中的辯證,只能提出我看到的。下面內容如果太過邏輯以致於進入哲學,那可以跳到***題目6。
*******************
首先,要先提出環境條件,《行動前夕的暖身》在宣傳上是一部戲。但是,事實上在我看來,《行動前夕的暖身》根本就不是一部戲,而是實實在在的"行動前夕的暖身"。
環境條件已經解釋,接下來就是進入邏輯運算。
《行動前夕的暖身》是一個集合 {行動,前夕,暖身}。既然我認為它是行動前夕的暖身,那麼肯定的就是我不會看到"行動",但是有趣的是,導演很聰明的把這個演出前夕的排練時間也開放出來讓觀眾看排。這樣便把我進劇場看到的這個"暖身"成為了一個"行動"。也就是說,導演利用免費看戲和開放看排的誘餌來達到它預告行動本身的目的。事實上我猜,當觀眾進來看排之前,劇組應該就已經排的差不多了。觀眾看排本身的行為,可以說是提早版的正式演出,然而正式演出本身所進場看的觀眾卻會因為如此的像是排練而被翻轉。而這部戲的製作人也就是導演,這樣的製作方式也一定要同一個人才可以,因為誰會相信排練看到的東西就是正式演出?而且,一般劇場暖身的環境條件就是黑膠地板、日光燈,所以作任何的多餘舞台和燈光設計都是踩自己腳的。還有一個重點是,導演必須每一場都要看才行,否則就不能構成行動前夕的暖身,這也就是觀眾都會看到導演坐在觀眾席微笑的原因。他有種就在於,他把劇場暖身給觀眾看耶!一般來說,觀眾是不會看到劇場的暖身。當然良心上也不能收錢,因為說穿了,整部
當然,我現在也正在作這件事。而且作品裡面的層層結構太複雜,我得要多看幾次才能寫出來。所以我在這個部份僅就演員的部份做出感想。
嗯,演員的部份,啊!這還是要附著在之前說的暖身邏輯裡面,但我得消去部份辯證條件,不然沒完沒了。事實上是,如果之後"行動"的演員也是這一群,那麼可能需要花很長的一些時間作訓練了。可以看得出來,這三個,有演過戲。但其實某種角度來看,如果可以找一群完全沒演過戲的人來作這個演出,可能會更接近那概念上的完美。
阿美,應該算是裡面最嫩的演員了吧?由他來當一開始的開場最是能展現導演的概念了,而且還唱 Stand By Me 咧!!一開始就破題了。阿美真的太緊張了啦...不過,不知道是導演有注意到還是如何,我一直感覺阿美有一種奇怪的呼吸節奏感,他和一般人的呼吸節奏很不一樣,是一種曖昧的呼吸節奏。金勾追。
其他兩個演員是第一次見,表演經驗多了一些,呼吸感也和一般表演人一樣,所以就有很多"表演"的樣貌了。而且好像是有學過的喔!不過之後的"行動"還是建議這兩位不要太執著所學。
忘了說,入場的門票也是在其邏輯之內,也是讓觀眾加入這個行動的一種宣示。
還有一件事是我有個模糊的感覺是:上面這些種種的辯證似乎在做一種過濾,過濾出他要的行動者。因為通常會花很多時間在分析演出內容、表演形式等等的人,都不是真正會行動的人,這樣的人花最多時間的行動就是清談本身。但是完全不去分析,很單純看戲或看排的觀眾則會被下暗示,這些人就將會是後續行動的支持者了,所以問卷裡面的聯絡資料也很重要。
**************** 題目6
那麼到底行動會是什麼呢?還會是這樣的形式嗎?
這就是讓我十分期待的,我個人希望它不會發生在劇場,這樣才能看到它真正的力量
補充:
909210944
今天突然想到,很像有一個表演被電視新聞報導了出來一分鐘,而《行動前夕的暖身》就是這一分鐘。
909211016
這部戲和民眾劇場有點接近,中產階級的民眾劇場?其實好像就是耶!那應該修正我之前對兩位演員建議的,如果兩位所參與的表演僅止是表演時,可以不必這麼執著所學的表演,但如果是"行動"的話,就不介意了,因為"行動"本身會把社會的每個分子都包含進去。怎麼感覺這個補充好像沒完沒了...就像這個行動之前的暖身一樣....
909210958
以戲的角度來看,真的還是要用親子劇來形容,淺顯易懂。雖然我從頭到尾都沒有覺得有好笑的地方(表演方式和笑點都有點老...)。不過...演員的部份咬字請一定要再清楚,以確定達到報導被說出來的效果。
909210444
這個暖身的行動,其實某種程度來說是正面對抗了台北藝穗節,不但選在台北藝穗節的演出期間,還免費,比起官辦民營的最低"消費"票價150元還要低!
至於對觀眾來說,免費又代表什麼呢?代表一種交換,例如,我寫這一篇,就是交換。然而其他還沒拿出東西的觀眾要用什麼呢?
行動吧!
2 則留言:
張貼意見測試
張貼意見測試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