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旅館之後記

如同吉興所說,這部戲的產生很畸形
我承認,因為與過去作戲的狀況來看
它並不是我自己想要生出來的
有點像是在沒有避孕的狀況下懷了這傢伙
所有戲裡的想法都與開始接觸的過程有關
1.這是一個差事劇團邀請他團導演的藝術節
2.劇本是差事劇團有名的鍾喬所寫
3.這部戲(鍾喬導演)曾經在日本廣島演出
4.差事劇團是一個社會運動的劇團
5.海上旅館這一詞,在大陸漁工出現之後就有了,而非「海上旅館」這部戲

以上五項把張汲米版的「海上旅館」建構起來
我最討厭看冗長的劇本了,也許和小時候看太多電視有關
所有人知道我要導鍾喬劇本的戲,都給我一個”你辦不到”的精神支持
最早答應姚立群的時候,是覺得應該不會太難
當時我並沒有想到我自己那個症頭「文字恐懼症」
因此,在我痛苦地看完姚立群給我的鍾喬劇本後
腦中沒有任何畫面
而且有一種想把它扔掉的感覺
於是我開始研究海上旅館這個詞
發現「海上旅館」本身比海上旅館的劇本有趣太多了
而且這個名字的產生,就是因為消費而剝削
與那五項的前四項實在很有關連:
1.藝術節就是簡單、不花人力、只要花錢消費就可以買到劇團的好印象
2.鍾喬在文化界算是有名的大老,他沒有在台灣演出的劇本一定非常令人期待
3.Wow~還出國表演過,鍍過金的那一定更棒了!
4.社運團體大部分反對的事情都是”消費”,被社運劇團消費,多有趣呀~
那麼,我不以消費為主題該用什麼呢?
當時我可以意識到我自己在這裡的位置
其實我正是被消費的一環
但是我卻心甘情願...
於是張汲米的海上旅館生成

先從宣傳開始就打一個模糊仗
而且用鍾喬、鍾喬的劇本來打,其實還蠻好用的
本來就是詩人寫的詩,所以面對訊息接收者更是讓人感到有意思
然後將整個演出作為一個消費場域,並且做一個食物鏈
觀眾就在裡面玩
反正我也被消費了,你們就讓我消費吧~


我想
劇場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可以看到人的反應
所以我喜歡把戲作的像是一個遊戲
劇場成為了一個張吉米的遊樂園

沒有留言:

分享 轉換為簡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