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系青年的漢字寓言(第一週)

時間:11月1日晚間7:30
地點:牯嶺街小劇場

謝謝思農送給我和OO的結婚禮物,讓我享受了一個未來系的夜晚。所以我用這篇文章回應。

從一開始的傳單大標來看,就覺得這是一個非常棒的想法,製作人林人中一系列的文宣風格也確實有落實到。

漢 字,這是多麼靠近我們卻多麼忽略的東西。每天都在使用,就像空氣一樣,但我們卻對這樣的空氣,這樣的生命選擇視而不見。有一天我突然覺得我的名字只是一個 圖像時,它似乎不再具有背後的意義,人們用讀音來代替符號的認知,漢字變得像英文一樣,我開始認真面對朋友稱呼我的名字。它能不能有意義?我能不能賦予 它?我有沒有選擇權?身份證上的名字既然是政府規定的官方符號,而且是父母賦予的,那麼我能不能有一個屬於我的名字?

於是開始注意過去的人除了本名還有"號"、"字"還有其他形式的名字,來賦予自己的意義。我小時候最搞不清楚的就是蔣公到底本名是什麼?蔣周泰?蔣瑞元?蔣志清?蔣中正?還是蔣介石?除此之外,關公也是我搞不清的人,關羽還是關雲長?這是小時玩三國志最大的疑問...

這些古人不覺得麻煩嗎?可是細究下去就會覺得好有趣阿!例如關雲長,"雲長"之於"羽",把"羽"轉化成畫面真是太美了。我是不是扯太遠了?

恩, 回到正題。未來系的青年究竟對漢字有什麼看法,這難道沒人想過?還是只會說「現在的年輕人都用火星文和一些無意義的語助詞,例如:瞎、夯」這類消極的自我 抬高式評論呢?所以我們都想看看這個未來系青年的《漢字寓言》,看看未來的漢字會是什麼?看看現在的漢字變成了什麼?

整體形式是獨角戲,時間長度約20分鐘,舞台、技術則有專職統籌,避免造成技術上面的溝通不良。

我看到了下面五個字,附上我看的感想,當然,我不是活在未來的,所以也不一定全部看明白,只能用我個人的角度來紀錄:


我 可以想像劇場是一個大泡泡,世界是一個大泡泡,每個人都是泡泡。創作者從另一個泡泡滲入到我們觀眾存在的泡泡,而且帶了一個泡泡進來。飄來飄去,輕又脆 弱,柔軟卻又飽滿張力。用水包住而成為泡。是美的,也是隨時會破碎的夢境。喜歡這樣的畫面,創作者的舞蹈也相當美,只是如果創作者的下盤能夠再穩一點,剛 進場的步伐就會極美。每個PIECE的連接點如果能更為順暢就會夠泡。


改編「奮鬥」,快速的角色變換,爆炸性的節奏。這世界不就是一直在「掙」嗎?
創 作者一個人分飾很多角,而且技巧非常高明,只是我的反應慢了一點,一開始以為是片段性的切換角色,卻沒反應到這一連串的變換角色原來是有連續性的故事時, 故事已經進行一段時間。雖然看到後面角色變換較為集中,故事也比較清楚,但是遺漏的前面的鋪陳,我也遺漏了整體「掙」的意義。但對我來說,明顯的是演出後 半,節奏似乎變得平平,重複的爆炸,其「掙」已經讓觀眾變成「眐」,看著疲累的汗珠在創作者的臉上,有種可惜的感覺。某種角度來看,也許也符合「掙」 吧....


對我來說,這是最有戲感的戲, 並不表示其他無戲,而是其形式是比較單純。一開始飾演學生的創作者站出來,看著觀眾,沒說一句話,觀眾已經噗ㄘ的笑出來了,接著吉他自彈自唱便是讓觀眾笑 破肚皮。劇本相當細緻,沒有拖泥帶水的贅詞,創作者也把不同角色的變換變得相當漂亮。而且由於故事線單純,觀眾也容易理解,可以說這一場是氣氛的高潮。我 問身邊一起看的OO,她說「一開始就讓我相信他了,所以後面的切換就不會讓我跳出來」。我想這也就是我常認為的,演員只要一站出來,就可以知道「這部戲會 不會是一個很長的戲」的原因。現場觀眾意猶未盡地迎接下一場。


寂 這個字裡面的叔叔是有房子的,所以創作者從一間房子裡的怪叔叔展開故事,只是這個房子不是他的,而是IKEA的。有別於上一場的連續爆笑節奏,這一場是片 段性的噗。世界是寂寞的,空氣是冷峻的。創作者讓整個空氣冷凝,偶而從嘴裡噴出一些冷氣,讓觀眾錯愕於寂寞的世界。只是台詞在看不清楚的冷牆上顯得沒意 義,在聽不清楚的冷嘴上顯得沒意義。這個創作者的表演給我的感覺是貧血,或許寂寞的人總該貧血吧...那似乎像是叉燒飯裡面的叉燒總是豬肉一樣。然後最讓 我害怕的是問觀眾「你是什麼職業?」我其實不怕這個問題,只是我很怕這樣的氣氛,很乾燥,而且很拖時間,有點像是我以前做戲在戲裡面玩跳舞機的遊戲一樣。 整部戲的感覺就是用各種形式以及創意來堆疊創作者的寂寞,同時也堆疊那20分鐘,卻沒有堆疊出這個世界的寂寞。這樣不是太帥....


接 連在換場後,忘的創作者身穿西裝,吸著可樂從牆邊繞進場。新聞聲滿溢在場上,接著開始把二胡開彈開拉,電吉他開彈,這樣的交錯搭配著具有記憶的效果器,造 成一種視覺和聽覺的特殊質感,接著電視上出現各種新聞、影片,每一個畫面卻有著時間差,讓忘藉由台灣記憶重現,也展現因美國夢亡了心的我們。重複著二胡與 電吉他這兩個 看似不會同時存在的樂器,自然也是展現「忘」字,只是這樣的形式並沒有進一步發展,或是沒有與其他的媒介做互動,創作者一直在座位上,導致畫面是凝結,是 疲憊。是可惜。


漢字寓言值得讚許的不是戲好看,而是精神,過去也都有類似的新人創作,例如莎妹的「e.Play XD」。只是「e.Play XD」是無方向的展現年輕創作,而這次不但有其年輕創作性,同時也讓人思考漢字與創作的連結。我們看得那一場是國中生包場,也就是說人生第一次看戲的孩 子。我很高興他們看到的是漢字寓言,而不是其他單一的實驗作品。因為他們會看到原來劇場的可能性有這麼多,而不僅止「小劇場都看不懂」而已,有些人喜歡舞 蹈,有人喜歡音樂性的創作,他們可以知道劇場不單單只是話劇而已。多年之後,這群國中生會帶著他們的朋友到牯嶺街小劇場去看他們喜歡類型的演出,並接觸新 的類型。

就像林鴻鳴說的,「搖滾就是對TONE了就會喜歡」。漢字寓言讓劇場TONE的可能性變得更大了。

沒有留言:

分享 轉換為簡體